「行业深度」国产材料替代:半导体材料、新型显示材料公司汇总
一、半导体材料
1 半导体:受益5G,行业复苏
根据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的统计,可以看到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呈现逐年增长的姿态,从2001年的1472.5亿美元一路提升至2019年的4110亿美元。虽然在2019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的略微下滑主要由于全球贸易环境的紧张,以及半导体最主要的下游消费电子市场自17H2的疲软,但是在19H2我们也看到了半导体市场随着5G时代到来的重现生机。
从2018年12月开始,半导体月度销售额持续下滑至2019年5/6月,但是从6月开始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呈现恢复的态势,环比数据明显优于2018年同月份环比数据。
中国市场巨大,国产替代需求强劲。而对于未来的半导体市场来看,我们认为中国将会是未来最大的半导体市场。2015年中国在全球把半导体销售额上占据了全球的24%,至2019年中国已经将其占比提升至35%。
2 半导体材料:市场鹏发,增长不断
半导体产业呈现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及和产集群的特点。半导体核心产业链包括半导体产品的IC设计、IC制造和IC封测。目前已经形成EDA工具、IP供应商、IC设计、Foundry厂、封测厂的高效稳定的深度分工模式。目前全球半导体正在经历从中国台湾向中国大陆的第三次产业转移,历史上看,前两次的行业转移分别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末,分别从美国本土到日本和美日向韩国、中国台湾的转移。目前我们已经看到设计、制造、设备等半导体环节已经逐步的向中国转移。
在半导体原材料领域,集成电路技术发展到微纳电子制造的物理极限,单独依靠特征尺寸缩小已不足以实现技术发展目标。新材料的引入以及相应的新材料技术与微纳制造技术相结合共同推动着集成电路不断发展。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用到元素已经从12种增加到61种。伴随微纳制造工艺不断发展,对材料的纯度,纳米精度尺寸控制、材料的功能性等都提出了严苛的需求。
简单来看,半导体制造所需要的材料主要分布在一下四步之中:
-
1.掺杂/热处理:溅射靶材,湿法化学品、化学气体,CMP抛光垫和抛光液;
-
2.蚀刻/清洁:掩模/光罩,溅射靶材,CMP抛光垫和抛光液;
-
3.沉积:化学气体,CMP抛光垫和抛光液;
-
4.光刻:掩模/光罩、光刻胶、光刻胶显影液、熔剂、剥离剂。
与半导体全球市场相之匹配的,全球半导体材料的销售额也在同步增长,至2018年全球半导体材料销售额达到519.4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销售增速10.65%,创下了自2011年以来的新高;近年来,中国大陆半导体材料的销售额保持稳步增长,增速方面一直领先全球增速。
3 中国需求巨大,国产替代揭开序幕
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回暖。经历了2015-2016连续两年产业规模下滑后,2017年和2018年半导体材料市场回复增长,产业规模达约520亿美金。以地域结构来看,全球所有地区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但是其中中国大陆的增速领先。产业持续东移,中国大陆增速第一。从占比来看,半导体材料市场中,中国台湾依然是半导体材料消耗最大的地区,全球占比22.04%。中国大陆占比19%排名全球第三,略低于19.8%的韩国。然而中国大陆占比已实现连续十年稳定提升,从2006年占全球比重11%,到2018年占比19%。产业东移趋势明显。
半导体材料可分为晶圆制造材料和封装材料,晶圆制造材料是半导体材料市场的主力军。根据wind数据,2018年,全球半导体材料销售规模为519.4亿美元,同比增长10.7%,其中晶圆制造材料及封装材料销售额分别为322亿美元和197亿美元,同比增长15.9%和3.1%。根据SEMI统计数据,我国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为85亿美元,同比增长12.3%,其中晶圆制造材料及封装材料市场规模为约28.2亿美元和56.8亿美元。未来2年我国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将持续高速增长,预计2020年我国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达107.4亿美元,其中晶圆制造材料市场规模达40.9亿美元,2016-2020年CAGR为18.3%;封装材料市场规模达66.5亿美元,2016-2020年CAGR为9.18%。
二、显示材料:面板行业转移升级,看好新型显示材料进口替代空间
1 OLED持续渗透,下游需求强势支撑
OLED是指有机自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是一种以有机薄膜为自发光源的显示技术。由于其超高对比度、更细腻逼真的色彩、宽广视角、轻薄外形、宽温操作等特性,OLED有望成为继CRT、LCD后的第三代主流显示技术。从定义来看:“自发光”决定轻薄外型和低材料成本;“有机”是实现柔性显示和异形屏的关键。
AMOLED已成为现阶段主流OLED技术。根据驱动方式不同,OLED可分为主要应用于小尺寸的被动式无源驱动PMOLED,以及可应用于中大尺寸的主动式无源驱动AMOLED,其中AMOLED使用TFT阵列来控制OLED像素,实用性更强,已成为主流OLED技术。与LCD相比,AMOLED有轻薄、响应速度快、高对比度、色彩逼真和柔性显示等优点。
AMOLED在显示领域的应用趋势是从中小尺寸到大尺寸,从智能手机向平板、PC到TV、汽车以及可穿戴等新型终端设备拓展,市场前景广阔。从下游市场来看,2017年全球AMOLED出货量为4.46亿块,智能手机及可穿戴设备适用的新型半导体高端触控柔性显示屏仍是最主要的市场,占出货量95%以上。其中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为90%。IHS估算2018年AMOLED出货量再增36%,达到6.06亿块。OLED TV、笔电、头戴式设备则将是未来三年高速增长所在,预计2017-2021年三者CAGR分别为50%、47%和43%。受益于此,未来三年AMOLED总出货量CAGR~18.6%。
2大陆OLED产能占全球比重不断提升,新产能释放带动出货量提升
2018年面板行业景气度处于上行阶段,厂商密集投资扩产能。继高世代TFT-LCD面板后,以AMOLED为代表的新型显示面板投资进入高峰期,2018年OLED/LCD及相关配套建线投资总计超7000亿,其中OLED投资规模接近2000亿。得益于大陆对显示面板产线投资踊跃,AMOLED产能规模扩张迅速。目前仅大陆仅6代柔性OLED面板产线,中国内地已投产和在建的数量加起来已有13条,此外还有一条深圳柔宇的类6代线。目前大陆柔性AMOLED总投资规模超6000亿元,其中京东方一家的总投资金额就高达1615亿元。而在2015年底,投产和在建的产线数字仅为4条和6条。政府资金加速涌入助力开启“技术+产品+产业链”布局。以维信诺为例,截止3Q18,公司由年初至报告期期末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达到8.56亿元。12月19日维信诺再发公告,再获得政府补助项目共计6项,属于为取得、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总额人民币20.00万元;属于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总额人民币55,857.4812万元。
3超高清视频拉动需求,大尺寸LCD迎涨价周期
超高清应用大势所趋,4K加速普及,8K发展迅猛。2019年3月1日,工信部等三部门印发《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后称《计划》),加快发展超高清视频产业,加快建设超高清视频产业集群,建立完善产业生态体系,《计划》提出,2020年4K电视销量要占总电视销量的40%,2022年4K电视全面普及、8K电视销量要占总电视销量的5%。2018年,全球4K超高清电视出货量达9851万台,5年CAGR为126%。2018年我国超高清电视出货量达3210万台,同比增长11%,渗透率达到67%,高于全球水平45.5%,预计2021年渗透率将有望提升至74%。更先进的8K显示技术发展更为迅猛,根据群智咨询数据,2019年全球8K电视出货量增长为约20万台,渗透率仅为0.1%,预计2020年全球8K面板市场规模将在2019年基础上翻倍,而2022年全球8K电视面板规模有望超过700万台,渗透率提升到2.7%。
4有机发光材料:海外高度垄断,国内企业替代发力
OLED材料主要包括发光材料和基础材料两部分,合计占OLED屏幕物料成本约30%。发光材料是OLED面板的核心组成部分,OLED发光材料主要包括红光主体/客体材料、绿光主体/客体材料、蓝光主体/客体材料等,是OLED产业链中技术壁垒最高的领域,其市场竞争小、毛利率高,技术壁垒主要体现在专利和良率上。OLED基础材料主要包括电子传输层ETL、电子注入层EIL、空穴注入层HIL、空穴传输层HTL、空穴阻挡层HBL、电子阻挡层EBL等,有机发光层材料和传输层材料为OLED的关键材料。
OLED采用的发光材料是有机材料。根据有机材料的不同,可进一步分为小分子有机材料和大分子有机材料,其中大分子有机材料一般采用喷墨打印的方式进行成膜,而小分子有机材料一般采用蒸镀的方式进行薄膜沉积。目前的量产技术都是采用蒸镀小分子的方式来制作OLED显示器,最终制作的OLED器件是由多层叠在一起而成。
根据OFweek产业研究院数据,2017年全球OLED材料市场规模为8.56亿美元,同比增长61%,其中发光材料市场规模为4.04亿美元,2018年全球OLED材料市场规模约11.56亿美元,根据DSCC预测,2022年全球OLED材料市场规模将达20.4亿美元,其中电视用OLED材料。
5PI膜:柔性OLED领域最关键的显示材料
聚酰亚胺(PI)是指主链上含有酰亚胺环(-CO-NH-CO-)的一类聚合物,分子结构十分稳定,具有高模量、高强度、耐高低温、轻质、阻燃等特性,可以制成工程塑料、纤维、复合材料、薄膜、泡沫塑料等形态。由于聚酰亚胺性能优越,可以应用FPC、绝缘材料、OLED、石墨散热片、电池等领域。
6偏光片:受益面板产能投放及大尺寸趋势,进口替代空间大
偏光片全称为偏振光片,可控制特定光束的偏振方向。自然光在通过偏光片时,振动方向与偏光片透过轴垂直的光将被吸收,透过光只剩下振动方向与偏光片透过轴平行的偏振光。
目前全球偏光片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随着国内投资规模的增加,近年来中国大陆产能占全球产能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韩国主要公司有LG化学、三星SDI,日本主要公司有日东电工、住友化学、三立子等,中国台湾主要公司有括奇美材料和明基材料,大陆地区主要公司有三利谱、盛波光电等。由于偏光片行业对生产技术、人才、资金的要求较高,且客户认证方面具有比较高的壁垒,目前全球偏光片的生产仍然呈现高度集中的状态,韩国LG、日本日东电工和住友化学三家占据了全球60~70%的市场份额。2018年的全球偏光片产能规模大约7.27亿平米,全球市场规模为123.1亿美元。伴随下游面板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偏光片厂商积极加大研发投入和产能扩张,到2018年国内市场规模达到42亿美元,占全球34.1%的份额,预计到2020年国内偏光片市场规模将达到53.2亿元。
7PMMA:高端需求增长带动光学级PMMA放量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俗称有机玻璃、亚克力等,是由MMA单体与少量的丙烯酸酯类共聚而成的非结晶性塑料,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光学特性、耐候性、耐药品性、耐冲击性和美观性等特性,是被誉为“塑料女王”的高级材料,产品包括模塑料、挤压板及浇铸板。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小规模生产PMMA粒料,20世纪80年代末黑龙江龙新化工有限公司从美国聚合物技术公司(PTI)引进了溶液法生产的1.2万t/a的模塑料装置,有注射型和挤出型等多种品种。2003年和2004年我国又相继投产了南通丽阳化学公司和上海泾奇高分子有限公司两套装置。在PMMA需求快速增加的推动下,海外企业也开始在国内投资建厂,2006年和2008年台湾奇美和德国赢创的装置纷纷投产。双象股份于2012年公告拟以超募资金投资建设8万吨光学级PMMA项目,成为国内第一家规模化生产光学级PMMA的内资企业。
8 COP膜:未来有望替代TAC膜
目前市场上偏光片原材料大多仍采用TAC薄膜做为PVA膜的保护层,但由于TAC膜市场主要由两家日商Fujifilm(富士写真)与Konica(柯尼达)垄断,两家日企合计占据全球TAC产能的75%,虽然韩国晓星与台湾达辉投入量产,但成本下降有限,价格仍然偏高。另外,从技术层面看,TAC膜厚度降低后,力学性能变差,并且TAC膜光弹性系数差,显示器受力后图形变化大,另外随着Open Cell 销售方式占比的提升,也需要偏光片具备更低的收缩性以及更长时间的耐久性,因此非TAC薄膜占比逐渐提高。据HIS数据,2017年,非TAC 膜偏光片的占比约为28%,预计2021年非TAC保护膜的占比将提升至41%。目前市场已近量产的非TAC保护膜有PMMA、PET和COP薄膜等材料,为了实现特定的光学效果、降低成本、提升产品可靠性,非TAC膜的新型保护膜是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并且随着OLED在5G手机等大功率电子元件渗透率不断提升,对屏幕的耐热性与防水性要求也更高,COP膜透光率与TAC膜相当,但机械性、耐温性、耐候性远超TAC膜,是未来最有可能替代TAC膜的材料。
三、国产半导体替代材料汇总
1 )兴森科技:项目落地,兴森控股,大力扩产IC载板
公司联手产业基金、科学城落地IC载板扩产项目,兴科半导体预计注册资金10亿元,承诺2021年到2023年分别达到单一年度净利润-0.79、-0.43、0.97亿元,厂房及配套设施由科学城代建。兴森科技间接控股兴科半导体,共持有51%的股权,可在后期对子公司实现并表。积极扩产助力IC载板,2021年初步实现产能大扩张。预计此次兴科半导体将会在一期具备约5万平米的月产能。而该新产能也同样预计将会在2021年逐步投产实现营收。斥巨资扩产能,奠定爆发基础。目前中国境内将要新建晶圆厂的规划,如若后期全部投产将会在每月额外贡献约100万片的晶圆,对应了至少新增约60万平米的年产能。中国地区IC载板市场规模383亿元人民币,将对应1200万平米的年产能。随着半导体市场周期向上,以及目前国产替代需求的强劲,兴森科技的大力扩张将会带领IC载板行业的进一步国产化,同样可以帮助公司进入高速发展的新通道。
2)鼎龙股份:传统耗材业务稳步增长,电子新材料放量在即
全产业链运营模式打造国内通用耗材龙头。打印复印通用耗材产业作为传统核心主业,以全产业链运营为发展思路。近年来,公司以碳粉为核心环节通过并购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公司在打印耗材产业目前已经拥有鼎龙股份、佛来斯通等化学碳粉生产企业、珠海名图、超俊科技等硒鼓生产企业和旗捷科技等打印耗材芯片企业,涵盖了碳粉、芯片、硒鼓等打印耗材核心领域。近期公司拟收购北海绩迅填补墨盒业务空白。全产业链运营模式下,确保公司实现上下游产品销售联动,从而保障了耗材业务的稳定增长。CMP市场垄断性强,公司正在实现进口替代,放量后相当于再造一个鼎龙。目前全球抛光液市场集中在卡博特、杜邦、Fujimi等厂商中,抛光垫市场被陶氏、卡博特和3M所占据。国产抛光垫和抛光液主要应用在低端市场,高端应用仍被外资所垄断(芯片用几乎全部依赖进口)。CMP抛光耗材全球市场空间百亿元以上,公司放量后即使占据5%的份额,考虑到垄断带来的高盈利,相当于再造一个鼎龙。目前CMP业务进展顺利,子公司鼎汇微电子获国有大型投资公司资本参股,并成为02专项联合承诺单单位,产品的下游认证进展顺利且于2019年上半年已取得十二寸客户的第一张订单。PI浆料配合下游应用研发,进展顺利。公司是国内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实现柔性OLED显示基板材料PI浆料量产、国内首家产品实现在面板厂商G6代线全制程验证、在线测试通过的企业;并与国内的核心面板厂商保持紧密沟通、全面开展样品测试、验证及评价工作。公司已形成年产300吨柔性显示基板用PI浆料产能,现推进年产1000吨柔性显示基板用PI浆料项目。PI浆料是柔性OLED面板关键材料,国内年需求量预计在5000吨左右,按照目前200万/吨来测算,市场空间达100亿。
3)晶瑞股份:扩张持续进行,客户优质稳定
广东出台政策支持半导体行业发展,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利好电子材料股。年产9万吨产能电子级硫酸扩建持续推进;联手长江微电子材料产业基金,在潜江市落地15亿微电子材料项目,同时积极引入JSR、三菱化学、日本丸红、台湾华立等国内外龙头企业;眉山年产8.7万吨光电显示材料建设,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公司持续导入优质客户、部分取得关键供货订单。公司已经积累一批稳定客户,包括中芯国际、华虹、合肥睿力、士兰微,LED行业包括三安光电、华灿光电等。光刻胶拳头产品i线光刻胶已取得向中芯国际天津、扬杰科技、福顺微电子的供货订单;KrF光刻胶已经完成中试。湿电子化学品领域技术持续突破,高纯试剂电子级双氧水在技术上实现突破,纯度达到G5等级,已经给华虹、方正半导体供货,为超纯试剂国产化推波助澜;锂电池粘结剂主要客户包括比亚迪、力神、CATL、光宇等龙头电池厂。
4)万润股份:显著低估的材料龙头公司,看好公司成为“中国的UDC”
公司是国内小分子有机合成领域的龙头公司,目前沸石业务作为尾气处理龙头庄信万丰的一供,未来3年有望每年新增1.5-2个亿的净利润,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同时OLED成品材料、绿光材料和空穴材料也有望实现进一步的突破,打破跨国企业对OLED材料的封锁成为国内第一家自主知识产权的材料供应商,成为“中国的UDC”。九目快速成长成为全球OLED升华前的核心供应商,三月光电有望自主创新突破OLED升华后材料:OLED材料是OLED产业链中目前盈利能力最强的环节,同时充分受益于全球OLED渗透率的快速提升。公司在OLED行业前瞻布局超过10年,其中九目化学目前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OLED升华前材料供应商,覆盖全球80%的下游客户,产品得到包括三星体系等主流厂商的认可,处于每年50%以上的快速增长中。同时九目此前已经完成股改,未来单独上市预期增强。此外,公司旗下的三月光电(占股83%)深耕OLED升华后材料市场,全球OLED 升华后市场空间巨大且盈利能力强(全球约140-150亿以上,且净利率普遍超过40%以上),专利壁垒高。三月光电目前已经积累接近300项发明专利,根据我们的产业中的验证了解,公司在光学匹配层(CPL层)、电子阻挡层、空穴层和TADF绿光材料上面都有较深的积淀,其中部分产品已经进入到放量验证期,有望成为国内第一家自主知识产权的升华后材料供应商,我们坚定看好三月光电未来成为中国的UDC。国六新标准推出,充分受益沸石市场增量需求:目前沸石在汽车尾气处理方面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北美及欧洲,总需求量超过1.2万吨,在国六标准出台之前国内沸石需求很少,因此排放标准的提升有望带来沸石分子筛的新增需求。我们按照18年国内柴油车数量计算,预计国内沸石分子筛的总需求量约在7000吨至8000吨左右。公司现已成为全球汽车尾气处理龙头庄信万丰主要供应商。除了汽车尾气处理外,沸石分子筛在烟道气脱销、VOCs处理、炼油催化等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产能逐步释放下业绩有望快速增长。
5)南大光电:光刻胶领域新星,MO源系列持续助力光电材料国产替代
进军光刻胶领域,致力于产出中高端半导体用ArF光刻胶,193nm光刻胶已经实现25吨年产量。2019年在宁波计划总投资6亿进行先进光刻胶材料及配套材料的规模化生产,在集成电路行业占有一席之地。MO源系列产品在国内市场份额占六成以上,在半导体照明、信息通讯、航天等领域拥有极强竞争力,不仅实现了国内进口替代,更是远销欧美亚太,全球市场份额约15%。公司已积累Osram、LG、首尔半导体、晶元光电、广镓光电、三安光电、士兰明芯、华灿光电等优质客户。2019年获得山东飞源气体有限公司58%股权,相关产品高纯磷烷、砷烷纯度已经达到6N级别,强势布局氟系电子特气市场,在IC行业持续占领先机。
6)深南电路:龙头恒强,持续突破
受益5G基建推进,PCB下游市场,需求旺盛。深南电路拥有领先的背板、高速多层板等各种中高端PCB加工工艺,在速度、密度、频率、可靠性上具备优势,强势布局通信、航空航天和工控医疗等领域。2019业绩超预期,2020订单释放,南通一期投产到位,南通二期开启运作,产能持续爬坡,营收稳步增长,成长逻辑清晰。IC载板国产替代趋势强劲,公司自主开发封装基板生产技术和工艺,应用于高端智能手机的硅麦克风微机电系统封装基板全球市占率超过三成。无锡工厂已实行试生产,依托稳固技术和客户储备,新产线成长空间可观,为未来利润贡献打下基础。晶圆厂产能扩充,拉动IC载板市场需求,20H2有望实现单月扭亏转盈。深南扩产60w平米年产能,直指存储领域,同时目前国内外均有客户通过前期认证。虽然ic载板爬坡时间较传统PCB长,但深南得益于过往mems经验及客户积累,预计将会飞速实现扭亏贡献利润。
7)昊华科技:5G驱动,氟塑料及电子气体龙头高增长可期
公司为国务院国资委直属中国化工子公司——中国昊华旗下12所高端研究院资产整合上市平台,12所研究院均具备丰富的国家级项目经验和雄厚的科研实力,其中有10所涉军工业务,配套军工航空、航天、航海领域。主营高性能氟塑料的晨光院以及主营含氟电子气体的黎明院是占公司收入比重最大的研究院,5G建设、全球电子产业向中国大陆转移将为其带来发展机遇。公司晨光院的主要产品为高性能氟塑料PTFE,其自主研发的高压缩比PTFE分散树脂成功配套5G线缆,实现进口替代。该材料最早被用于原子弹“曼哈顿计划”中处理六氟化铀设备的密封和内衬材料,化学性质优异。PTFE绝缘电缆具有高频衰减低的优势,加上其优异的耐化学性能、耐候性,使其成为目前用于5G线缆的理想材料,使公司坐享5G建设红利。公司黎明院主要产品为含氟电子气体NF3、SF6,应用于半导体集成电路、显示面板的蚀刻及清洗环节。近年来,全球集成电路、显示面板产能不断向中国转移,带动我国电子特气需求高速增长。目前我国电子特气市场主要被外企垄断,内资气体厂商仅占约12%市场份额。公司依托国有研究院强大的研发能力和技术储备,已率先在该领域实现进口替代,坐享我国集成电路、显示面板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8)联瑞新材:硅微粉龙头,半导体及5G带动下行业迎来发展良机
国内硅微粉龙头,成功打破高端产品的垄断实现进口替代。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硅微粉厂商,主要产品包括结晶硅微粉、熔融硅微粉和球形硅微粉,目前拥有角形硅微粉产能6万吨,球形硅微粉7100吨。公司的硅微粉产品已成功应用于覆铜板、环氧塑封料、电工绝缘材料、胶粘剂等领域。公司成功打破了日本等国家对球形硅微粉的垄断,实现了进口替代,并实现了在5G 重点领域产品的应用。目前,公司已同世界级半导体塑封料厂商住友电工、日立化成、松下电工、KCC 集团、华威电子,全球前十大覆铜板企业建滔集团、生益科技、南亚集团、联茂集团、金安国纪、台燿科技、韩国斗山集团等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并成为该等企业的合格材料供应商。国内5G及半导体产能加速扩张带动上游硅微粉需求。5G及半导体行业对硅微粉的要求更高,下游对高端产品的需求增加,下游的快速发展对硅微粉的量和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公司招股书预测,行业市场空间有望从2018年的68.75亿元大幅增长至2025年的208亿元。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掌握高端产品的核心工艺,在下游产业扩张及升级的过程中将持续受益。公司募投新建角形硅微粉3.65万吨,球形硅微粉7200t,能够有效满足需求的增加。分析公司客户采购额可以看出下游CCL采购金额增长较快,2020年下游CCL龙头公司扩产,带动硅微粉需求增加,同时随着高频高速CCL产能的投放,硅微粉的价值量将持续提升。储备产品逐步放量,下游市场空间正在打开。随着公司研发能力的进一步增强、对市场的进一步开拓,针对汽车电池组件、大功率电子器件等应用对热界面材料需求的上升,适时推出了新产品氧化铝粉体材料,并快速打开了新的市场。公司氧化铝粉销售收入从2016年的17.62万元增长至2018 年的1,974.93 万元,氧化铝粉逐步成为公司收入增长的新动力。
9)雅克科技:转型跻身半导体,传统业务稳步复苏
受益于5G和IOT发展,国产半导体行业景气上升,公司抓住机遇转型,积极布局集成电路中晶圆制造及封装、平板LCD及OLED显示等,覆盖半导体薄膜沉积、刻蚀、清洗、封测等核心环节,并积极探索新业务模式以提升高附加值,满足市场需求,同时完善自身业务结构。公司瞄准半导体行业的巨大成长空间,先后收购华飞电子、成都科美特、江苏先科(韩国UPE),顺利进军含氟电子特气、硅微粉、前驱体等核心半导体材料领域。其中科美特和韩国UPE经营业绩表现非凡,为公司业绩增长助力。公司具有领先的深冷复合材料技术,为航空、航天和航海领域的高端装备制备需求提供专业性的解决方案,公司不断扩大LNG运输船舶和LNG动力船舶用板材的市场份额,强化市场地位。随着江苏对化工厂区的整顿工作逐步完成,公司的传统业务,即以磷系阻燃剂为主的塑料助剂材料也将复苏,作为世界主要供应商继续为客户提供更多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10)江丰电子:高纯度金属材料逐步自给,加快完善靶材市场布局
溅射靶材对金属材料的纯度要求极高,江丰自主研发的金属材料中铜、铝、钛、钽纯度皆已大于99.99%。2019年,公司在湖南设立超高纯难熔金属粉末及合金材料制备基地,为高纯度金属材料的自给率进一步提供保障。半导体靶材整体市场规模只占一成,公司积极拓展新品类靶材,设立“武汉江丰”,对口生产显示面板钼靶材,向建材、汽车、消费类电子用靶材品类进军,主要的客户有京东方,华星光电和深天马等。拟收购共创联盈持有的Silverac Stella 100%股权,同时间接持有最终标的Soleras,即Soleras比利时、Soleras美国和梭莱江阴及其子公司在内的全部生产经营主体100%股权,以此拓展非半导体靶材业务。
11)江化微:龙头企业稳步发展,技术与量产并行上升
作为国内湿电子化学品龙头企业,超高纯湿电子化学品生产基地已达到年产8万吨,主要生产设备和测试仪器全部从国外引进,保质保量,是国内外半导体、晶体硅太阳能、大尺寸液晶厂家的优选供应商。公司目前实现SEMIG2到G3级湿电子化学品的规模量产,IPO募投项目建成投产后,有望实现G4级产品的生产,领先国内水平。预计2020年6月完工的位于镇江新区、四川成眉的湿电子化学品项目建成后,公司有望实现G5级产品的生产,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进一步推进国际替代。江阴、镇江、四川三大基地鼎力,有效覆盖全国客户,电子化学品已经向中电系、京东方、华星、天马等主流面板企业供货多年,客户资源稳定优质。
12)中环股份:光伏供不应求,顺势扩大产能
CPIA预计2020年国内光伏需求在35-45GW,海外龙头关停及减产导致供不应求,未来产业链需求有望继续增长,中环作为国内龙头抓住机遇持续输出,扩大产能,稳定并提升自身竞争格局。中环成为道达尔控股的全球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光伏系统领先企业SunPower的第二大股东,将公司光伏单晶硅材料最新技术与目标公司N型IBC电池最新技术相结合,大幅提升产品性能、推动全球光伏产业发展;同时将公司光伏单晶硅材料最新技术与目标公司持有知识产权的叠瓦组件技术相结合,提升产品转换效率、降低制造成本,加速全球光伏发电平价上网进程。随着氮化硅应用渗透率的提升,成本逐步下降,刺激功率半导体市场繁荣,相关上下游产业链受益,作为12寸大硅片供应商龙头,公司2019年末生产出首批M12硅棒,多家下游客户表达合作意向,公司已经明确2020年大部分产能,预计2020年M12硅片出货量达到16GW,中环将因此获得更多市场份额的增长。
13)上海新阳:半导体持续发展,扩产迫在眉睫
公司从事半导体行业所需电子化学品及配套设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和销售服务。致力于以技术为主导,自主创新,为用户提供化学材料、配套设备、应用工艺和现场服务一体化的整体解决方案。2019年十月,公司投资6亿元启动位于合肥的第二生产基地项目建设。主要用于芯片制程关键工艺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项目一期投资约3亿元人民币,建成后有望年产15000吨超纯化学材料产品,包括芯片铜互连超高纯电镀液、芯片高选择比超纯清洗液、芯片高分辨率光刻胶、芯片级封装与集成电路传统封装引线脚表面处理功能性化学材料。2019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6%,超纯化学品部分取得大幅增长。随着半导体产业快速持续的发展,作为光刻胶领域龙头企业之一,公司目前产能在未来预计供不应求,产能扩张迫在眉睫。
14)华特气体:特种气体国产化势在必行,为客户打造一站式服务
公司产品覆盖普通工业气体、电子工业用气体、电光源气体、超高纯气体等十几个系列共200多个品种,服务国内8寸以上集成电路制造厂商的覆盖率已超过八成,致力于为用户提供领先的气体应用一体化解决方案。目前已经拥有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华虹宏力、普莱克斯等优质稳定客户。受益于下游半导体集成电路的景气向上,特种气体国产化已成必然,公司已实现四氟化碳、光刻气、六氟乙烷等二十多种产品的进口替代,同时华特气体也是国内唯一通过全球最大的光刻机生产商ASML公司认证的气体公司。华特气体已掌握了特种气体从生产制备、存储、检测到应用服务全流程中涉及的关键性技术,气体纯化、混配、气瓶处理和分析检测等已经成为公司的核心技术。公司4.5亿募投项目建成投产后,特种气体产能将得到大幅扩张,新增产能包括:高纯锗烷、硒化氢、磷烷、年充装混配气体、仓储经营销售砷烷、乙硼烷、氯气等,为公司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15)阿石创:溅射靶材的新星,持续加大研发力度
随着智能手机和车载摄像头的持续景气,蒸镀材料下游需求旺盛,公司生产的电子束蒸发,离子源和热蒸镀的元器件,具有产品范围广、质量有优、可定制等优势,是目前国内薄膜材料行业设备先进、技术水平最高、产品系列最多元化的龙头企业之一。作为溅射靶材的新星企业,公司提供光学镜片、晶体以及光通讯行业镀膜所需用到的高纯度靶材,迅速扩大市场份额。目前平板显示的主流技术是TFT-LCD,后起之秀是AMOLED。阿石创为TFT-LCD客户提供从G4.5到G8.5各世代线、不同尺寸、不同材料的靶材产品,并为AMOLED客户提供Mg、Ag等蒸发料,根据需求不断提升产能。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其应用阴极电弧镀膜技术有高硬度, 高亮度, 抗蚀抗氧化, 不脱落, 不掉色等优势,配备多样化的靶材和背板精密加工技术,有望松动境外跨国企业的垄断格局。
上一个: